“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悬崖之上,情花丛中,李莫愁自焚而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只是喃喃唱着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以回溯自己一生的爱念嗔痴。同时,她用血、泪和生命作为代价对观者,对你我进行了直击灵魂的拷问:什么是“情”?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词作中,元好问并没有对“爱情”作出概念上的解释,而是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深入细致地描绘了他所听所闻大雁殉情的故事,侧写他心目中的理想爱情:相亲相爱、生死不渝,与几百年后汤显祖在《牡丹亭》对爱情作出的阐释:“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遥相呼应。
雁?为什么是雁?
清代黄钧宰《金壶七墨 浪墨》卷六云:“禽类之中以雁为最义,生有定偶,丧其一,终不复匹。”作为单配制的候鸟,鸿雁一旦相配,则双宿双飞,终生相依相偎。如果有任意一方死亡或被捕,另一方就会成为“雁奴”——负担起群雁休息时的守卫工作,更有甚者会高空投地而死,或与配偶绞颈而死,人世间的相思痴恋推展到雁,古代文人墨客对雁的别样关心与歌颂正是出自于对人间伉俪之恩爱情深的深切体察和钦佩与向往。
英国科学家、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亨利·蔼理士认为:鸟类可以为了丧偶的缘故,伤感到一个自我毁灭的境界,可知这其中所牵涉的绝不止是一个单纯的性的本能,而是此种本能与其他生命要素的一个综合。
因此,在夫妻相亲以外,象征着痴思挚恋的鸿雁在古人的眼里还蒙上了一层离愁酸楚的冷调。“鸿雁于飞,哀鸣嗷嗷。之子于征,劬劳于野”在《诗经·鸿雁之什》中,作为起兴之物而存在的鸿雁,所承载的是奔波忙碌却无家可归的幽怨之情。此类感情在边塞诗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同爱情诗相仿,雁也成为了边塞诗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意象。“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恶劣的环境、频繁的战争,单调、艰苦的生活和死亡如影随形,唯有对亲人故友的思念横生,当雁鸣传来,结伴而飞的大雁在白茫茫的天空中掠过,内心涌动的相思之情难免不在这一刻升腾到顶峰。
余秋雨在“燕归之城”衡阳作演讲时曾说过:一个城市的精神在于他的城市文化。雁,一种与自然相比无比渺小的野生禽类,以其独特的生物习性,成为了中国文艺史上一种极具张力的审美意象。有关雁的文化认同经过几千年文人与文人之间恒常心态与细腻情感的流传,在一定程度上又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贞、多愁、怀乡及与外物与自然相亲相和并关怀个体、同情弱者的倾向。在中华之文化长河流淌的这几千年中,雁作为禽鸟的习俗、本性并没有改变,但它经中国古典文学衍生出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和固定性的情感指向,给予了中华民族的心灵史以难以忽视的微妙影响。
下一篇: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哈尼豆鼓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