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针线里的温柔

时间:2025/5/23 14:49:12点击量:222点击听新闻


针线里的温柔

/马勇

娘走得很突然,没容我赶回家,她已闭上了那双慈祥的眼睛,任凭我哭得死去活来、撕心裂肺地呼喊,都再没得到一点回应。

娘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像风一样,连个清晰的背影都没留下。

大哥指着炕头上那套叠得整整齐齐的被褥说:“这是咱娘给你重新拆做的,被里被面都是她亲手洗的、一针一线缝制的,等你过年回家来盖。娘知道你最怕冷,在原来的被套上又多铺了一层新棉絮。”摸着柔软舒适的被褥,泪水夺眶而出——娘藏在针线里的温柔,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小时候生活条件差,娘每天去生产队干活,中午和晚上便成了她做针线的时间。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正是调皮的年纪,衣服自然坏得快,娘却从不责怪我们,总是默默补好,只说:“别光贪玩,把书读漂亮。”

冬夜,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大炕上的饭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火苗跳动着,发出暗黄的光,缕缕黑烟窜入我们的鼻孔。桌子四周,哥哥姐姐在写作业,母亲坐在姐姐身后,借着一线光亮穿针引线。我偎在娘身旁翻看哥哥的旧书,一不小心胳膊撞到她,针刺破了她的手。娘低头轻轻吮吸冒出的鲜血,又继续忙活。等哥哥姐姐写完作业,娘便让他们轮流读课文。我总爱弄出些小动静捣乱,娘便用微笑示意我安静。她总能发现每个人朗读的优点并大加表扬,再认真建议:“吐字要清晰,底气要足,鼻音得运用得当……”轮到我背哥哥教的新古诗,我总是漫不经心。

之后,娘检查哥姐的作业时说:“学习就像做针线,得严格要求自己。你们看娘的针脚,又匀又密,看着就舒坦——这是娘对自己下狠功夫的结果。你们用笔在纸上写字,娘用针在布上‘写字’,道理是一样的。读书是细活,最考功底,基本功必须扎实。”哥哥姐姐连连点头,多年后我才惊觉,娘虽不识字,话里却全是人生哲理。

北方冬天雨雪多、气温低,学校教室格外冷。每年我的手脚都会生冻疮,肿得像馒头,又疼又痒。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竟把自己棉袄的袖子剪下来,给我做成暖袖,每个袖口还绣着梅花,漂亮极了。我欢喜得不行,可得知这是娘的棉袄改的,又执意要还。娘摸着我的头说:“娘不冷,干活时胳膊总出汗,穿坎肩更利落。你的手不能再冻了,手冻坏了怎么写字?要是真想报答娘,就把书读漂亮。”这话像针脚一样,深深扎进了我心里,此后我再也不贪玩了。

我争气,考上了市第一中学,成了村里、学校里第一个进城读高中的学生。把录取通知书递给娘时,她高兴得落了泪,直说我有志气。

娘开始为我准备上学的被褥,将家里的被褥仔仔细细挑了一遍,挑出最好的重新拆洗——其实每床被褥都带着补丁。她小心翼翼拆下旧补丁,补上不同颜色的布:或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鸭子,或是一朵雍容的牡丹花,或是一个圆滚滚的绿葫芦。娘的手艺让我惊叹,破了洞的被褥面,竟被她补成了艺术品,匀称的针脚透着灵气,让人移不开眼。她说:“咱没有新布,但被褥一定要最干净。被褥如人,代表着一个人的体面。你今后是高中生了,更要注意言行,做最好的自己。”

娘用针线缝补岁月的沧桑,让我在困顿中仍能触摸到生活的温暖;她手中的银针闪着光,像一盏灯,给我照亮前路;那细细的线牵着我的心,让我无论走多远,都能听见家的心跳。

   娘一生没读过书,却用朴实无华的品格激励我前行;她没有丰厚的财产,却把最真挚的爱都缝进了岁月里。她的故事藏在每一针里——是深夜煤油灯下的专注,是剪袖做暖时的果断,是补丁上绽放的花朵。

娘走了,把最后的温柔藏进了针线里。母爱从来都这样无声:不炫耀,不求回报,却把爱种在儿女的心田,年年开花,岁岁留香,让回忆在流年里弥漫芬芳。



编辑:
来源:神州翰林院

上一篇:一蓑烟雨任平生(散文)

下一篇: 没有资料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