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垂花柱:开门是前院的繁华迎送,闭门是后院的欲语还休

时间:2024/5/24 15:58:29点击量:76点击听新闻


“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寥寥几笔即可窥见古人庭院中的一派景色——精致、静谧、又不乏隐藏在静谧中自然的生机,和没有任何前置条件的美。

“美”是中国以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而当我们想要细品这种美,就需要从一扇门走进另一扇门,从一个庭院穿越到另一个庭院,再从一边走廊走向另一边走廊。如此,在空间和视点的不断转换中,领略到它的时空意蕴——情随景迁,步移景异。

开篇诗句中所提到的垂花门楼,指的便是屋外檐口倒吊垂花悬柱的门楼。俗话有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狭义上的垂花门, 也叫“内门”,以作隔开内宅和外宅之用。林黛玉第一回进贾府,“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就已阐明,垂花门以内,对轿夫和宅内小厮亦同样保持隐秘。因此,垂花门楼在某种意义上也扮演着观者移景、迁情的重要角色:开门是前院的繁华迎送,闭门是后院的欲语还休。

而倒吊于屋檐之下的垂花柱,作为门面,也由此在起到平衡屋檐受力,并以“占天不占地”为特点营造空间序列层次感的作用以外,还不得不承载建筑主人在细节之处彰显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的重担。从垂花柱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得知垂花柱的造型样式像“花”一样具有绚丽多彩的视觉感受和强烈的装饰效果。它最精彩的呈现是其柱头的部分,相较于造型多为规则简单之几何形体的柱身,倒垂而下的柱头部分则在艺术表现上展现了更丰富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莲瓣、串珠、石榴头、素方头、风摆柳……受到地域和阶层的影响,这种多样性往往具有非常强烈的地方特色。例如,皇家建筑的垂花柱样式趋于程式化,民居建筑上的垂花柱则更为独特与多元。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皇家建筑还是民居建筑上的垂花柱,其造型结构均以“圆”与“方”为主导。这种以“方”和“圆”为主的造型结构不仅便于人们从各个角度欣赏垂花柱的美,也透视着中国传统的“方圆文化”。

这种文化的形成与垂花柱的深远历史紧密相连。垂花柱的历史源远流长,宋元符三年1100成书的《营造法式》上,就曾多次提到虚柱也即后来的垂花柱,并详细描述了“虚柱莲华蓬五层”的构造,这充分证明了早在宋代,垂花柱的做法已通行。因此,可以推断其起源可能应在宋代之前。可以说,“垂花柱”之建筑构件是从中华土地上长出来的建筑形式。

“事物的现代性特征离不开传统,一切现代性都可以在传统中找到根源。”或许,垂花柱的传统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已逐渐失去实用性,但与此同时,它身上承载的精美纹饰,民族文化,审美理想却是先人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不应任其消失,而应深入挖掘和阐发其功能价值。无论是拓展它应用空间的功能转换,或借用它形式、元素的功能转换等等等等,让垂花柱重新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吧,因为越是生活功能强的民间艺术,其生命力就越强。

 



编辑:潘洪国
来源:神州翰林院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