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曲尽造物之妙:恽寿平《九兰图》

时间:2024/5/11 20:29:41点击量:71点击听新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画一觉悟。尘世劳顿,心何所安?曰:游于艺。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探讨从未停止。生命是“断片”(席勒)?是“痛苦”(叔本华)?是“颓废”(尼采)?是“焦虑”(弗洛伊德)?在众多哲学家看来,人在生命过程最本能的一部分似乎更倾向于悲观和虚无,那么,是否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命运,麻木地过完一生?同样是这些哲学家说“不”:“艺术是对抗一切对生命意志之否定的唯一最佳对抗力。”绘画作为艺术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则最直观地诉说着人类共同的体悟:悲悯、爱恨、绝望、战栗、恐惧……

中国画作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独特的画种,相较于西洋画,尤其注重整体气息,即六朝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其与明末清初“常州派”代表人物著名山水画家恽寿平对国画的理解不谋而合,恽寿平曾自评曰:“盖色、光、态、韵在形似之外,故得之者鲜也”,因此,品鉴恽寿平之没骨花卉画,可自“色、光、态、韵”四端入手,感受他笔墨之下的浓厚精神性。

何为没骨花卉?

不用墨线勾勒,直接叠色渍染。

恽寿平的《九兰图》就是没骨画的创意之作,图绘兰花数枝,构图简洁,无有水墨,纯用赭石、白粉和略加花青点画,只见色痕,不见墨迹。一洗昔日画手的姿致和情态,示人以高澹雅逸之貌,望之有宁静幽和之感。只一幅画就道尽了恽寿平对设色的理解:愈浅淡愈见浓厚,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

在光感处理上,恽寿平最大的特点是整体用色明亮生动,并有分寸地使用水晕的方法,使色与水浑然一体,以达到“曲尽造物之妙”的效果。端凝《九兰图》,几株秀润灵动的兰花浮在画面上,仿佛是一段回忆或一个美梦,我们面对的似乎不是兰花的物形,而是从兰花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精神——雅致、梦幻、清新,又带着一点点的愁情……

细看,这从兰花纤弱却不失风骨,高低错落,饱满晶莹、苍秀挺拔,恽寿平用一种大特写式的艺术概括着力描绘花的繁茂,架构出一种有气势有意蕴的布局:花枝交错,花瓣曲线游走而姿态各异,俯仰顾盼皆有,“唯有极似,才能与画传神”,而整体又弥漫着一股静气:捧瓣上暗红的线条以及唇瓣上的斑点、画面下部凋零的花瓣、独立自怜而又温婉的兰。

“美人和露剪秋芳,分得瑶华作佩纕。云散楚江犹有畹,根离闽海尚留香。借君晓梦生花管,伴我秋吟旧锦囊。”《九兰图》的创作初衷是恽寿平为表达对澹贻堂主人“闽海”离开后的怀念之情,借兰花以喻友。但同时,在此画作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画家本人如兰的精神:不畏寒、不畏暑、易栽培、不沽名钓誉、高雅、隐逸……在欣赏佳作的片刻之间,这种蕴含着强烈生命力的不灭的精神被传递,而生命的意义或隐藏于此。

 



编辑:潘洪国
来源:神州翰林院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