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72年—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称。韩愈与柳宗元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中唐时期影响最大的散文作家之一。他在韩愈以前的中唐散文,着重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揭露,而在韩愈之后,则着重于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一、生平
韩愈在23岁时,考中进士,开始了仕途之路。起初担任校书郎,后升任监察御史。由于韩愈敢于直言,不久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他广收门徒,培养出大批人才,如潮州刺史文天祥等人,都是从他那里出来的。
公元821年(元和十四年),韩愈再次被贬为阳山令,不久后就病死了。他在《与孟尚书书》中说:“吾尝闻君子死社稷而不哀者,未有知其不哀而死也。”意思是说君子虽然会死去,但是却会被后人所尊敬和怀念;但是如果君子死在了战场上,却没有人知道他是牺牲了。这句话其实是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哀的情绪。而韩愈就是这样一位大丈夫,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百姓做着贡献。
二、文学成就
韩愈一生著述颇丰,有《昌黎先生集》50卷,《外集》4卷,《师说》1卷,《送董邵南序》1卷,《答李愿》2卷,《与孟尚己书》1卷,《送董邵南序》1卷,《柳子厚墓志铭》2卷,《送孟东野序》2卷,《祭十二郎文》2卷,《田家三首》2首,《送穷文》1篇等。此外还有许多寓言、杂文、游记、碑铭等作品。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体裁广泛,对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都有较深刻的见解。他反对骈体文的浮靡文风,提倡“文道合一”“气盛言宜”的散文创作理论。韩愈的散文在唐代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鲜明的立场,强烈的情感,加上灵活的句式,丰富的语汇,使得韩愈的散文呈现出率直雄健的气势,极具活力和冲击力,后世用“猖狂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形容韩愈文章恣肆雄壮的特点。
三、思想学说
1.“三教”思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认为儒是根本,释、道是枝叶。儒家的仁、礼、义、信是做人之本,儒家的忠恕之道是立身之本。儒和释、道三家都认为宇宙万物由气构成,气有阴阳五行,阳为“天”,阴为“地”,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变化就是四时的变化。
2.“性本善”学说:孟子在《尽心上》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一思想后来被朱熹发展成为“理一分殊”的思想体系,使“性本善”说成为一种为人们所接受的哲学命题。韩愈把性善说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人性本恶。
四、教育主张
韩愈把“德”和“才”的统一看作教育的目的,并且把“才”看作教育的手段,“才”可以使人得其所,而“德”则使人之所得其所安,这是韩愈教育思想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在他看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必须以学识为基础。
五、文学思想
韩愈主张以“道”为本,以“文”为末,认为文学的本质是“道”,是通过“文”来表现的。他的文学观实际上是主张文学应以其所表现的内容为本,应把文学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作为衡量一切文学创作优劣的标准。
六、价值意义
苏轼曾赞扬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后两句点出了韩愈在政治上的两个高光时刻,前两句则高度肯定了韩愈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成就。为了实现“修辞明道”的人生目标,也为了让更多学子学道、明道、传道,韩愈大力提倡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只重形式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他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散文发展的新道路,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相结合,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上一篇: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下一篇: 唐宋八大家——曾巩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