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举岩绿茶

时间:2023/4/2 22:19:22点击量:207点击听新闻


婺州举岩绿茶,产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岩头镇,此处奇峰怪石,巨岩耸立,岩石犹如仙人所举,婺州举岩茶树大多生长在岩石缝隙中或山岗斜坡上,茶区海拔在650米以上,年均气温17℃,年降水量约1600毫米,特殊的生态环境极利于这里茶树的生长。因所产茶叶其汤色如碧乳,金华市在隋唐时称“婺州”,古时亦称“婺州碧乳”,又名“婺州举岩”,属绿茶类。2008年6月,“婺州举岩的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历史渊源

婺州举岩制作技艺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五代十国时期,婺州举岩是十大茗品之一,时有毛文锡所著《茶谱》载:“婺州举岩茶,斤片方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黄一正著 《事物绀珠》 、詹景风著《明辨类函》 、方以智著《通雅》 等书中均将其列为最佳名茶之一。

到了明代,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年间(1628-1644),举岩茶场有一位叫周国荣的茶农,用传统手工炒制绿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汤色绿亮,滋味鲜醇可口,深受百姓和皇家喜爱,致使婺州举岩成为贡茶。上贡一直持续到清代道光年间,清代末叶濒临失传。20世纪70年代,科技人员根据历史记载,对举岩茶的制作工艺进行挖掘,经过精心培植,举岩茶终于获得重生。1981年全国供销系统名茶评比会上,举岩、龙井、紫笋、莫干黄芽同被列为浙江省四大名茶。

二、制作技艺

婺州举岩绿茶在清明后、谷雨前一芽一叶时采摘。采用的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采摘、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从而保持举岩茶独特的色、香、味、形。

举岩茶采于清明至谷雨间,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炒制1千克干茶需采6万个左右的芽叶。经摊(摊青)、炒(杀青)、抓(整条)、挺(挺锅)、烘(烘干)5道工序制作而成。举岩茶条索细紧略扁,依稀可见白毫,色泽银中有翠,泡茶后茶汤浅黄明亮,叶底嫩黄成朵,滋味鲜醇甘美,茶香浓厚隽永,略带栗香。

三、品质特点

婺州举岩绿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绿润,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绿明亮,品饮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且每100克干茶中含有茶多酚含量为17.3克,氨基酸含量为4.75克。宋代吴淑在《茶赋》 中,不仅描述了当时举岩茶的品质,并描述了它的保健功效。赋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

四、传承价值和意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婺州举岩绿茶制作技艺被认定为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金华传统技艺的代表,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其不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因此,保护婺州举岩绿茶制作技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金华婺城举岩绿茶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在保护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生产规模,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2012年开始,金华市婺城区举岩村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大力发展有机茶生产。目前举岩村已经形成了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并注册了“举岩茶”品牌商标,并成功通过有机茶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现已发展茶园面积300余亩,年产量约20吨。

 

 



编辑:潘洪国
来源:神州翰林院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