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汉朝冠帽的基本沿袭冠制

时间:2023/3/12 22:07:31点击量:169点击听新闻


帽子已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头部服饰之一了,具有遮阳、御寒、美观等多种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时至今日,帽子的款式,新颖、造型各异,不论男女老少都能佩戴。但中国古代社会,关于帽子,怎么佩戴,却有一门不小的学问。

历史起源:

汉朝建立初,基本沿袭秦朝的冠制,种类尤多,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爵弁、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建华冠、方山冠、术士冠、却非冠、却敌冠、樊哙冠等16种以上,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制作流程:

汉代初期,祭祀大典上,皇帝通用"长冠",这种“长冠”为汉高祖刘邦所创,所以也被为“刘氏冠”,高八寸,广三寸,以黑纱、笋壳等为材料,再用竹皮编成内框,外面罩一层黑色的漆纱,使用时,把它套在发髻上。后又规定,此冠为公乘以上的官员,祭祀时的专用着戴,故又称“斋冠”。戴此冠时,要配黑色绛缘领袖的衣服和绛色的裤袜。

冕冠也是皇帝、公卿,文武百官最为隆重正式的祭祀配饰之一。主要由冠圈、玉笄、冕綎、冕旒、充耳等部分组成,长一尺二寸,宽七寸,外为黑色,内为红绿二色,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皇帝的冕冠为十二旒,系白玉珠,三公诸侯的冕冠为七旒,系青玉珠,卿大夫的冠冕为五旒,黑玉为珠。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     

进贤冠,是汉代最普通的一种冠饰,一般为文人日常所戴,它是由先秦时期的缁布冠演变而来。外形前高后低,前后连接的诞板长八寸,下面是一个套在头上的冠圈,冠圈上装有用铁或竹、木所作的冠梁,梁有多寡:公侯为三梁,博士为二梁,博士以下为一梁,文官戴的进贤冠都配有介帻。

武冠是武士们所戴的一种冠帽,又称武弁大冠,它一般与巾帻结合而戴,可以把整个头部包裹起来,在作战时,便于保护头部,冠两端有垂下的护耳,耳下有缨,可以系在颌下。前额部分突出,另包有巾帻。汉代的常侍、侍中等高级宫廷侍卫武官的武冠上加戴有黄金铛、玉蝉等装饰品,彰显身份,以示区别!

 除以上几种常见的冠之外,汉朝礼服制度规定:皇帝平常上朝要戴朝天冠,诸侯戴委貌冠,文官戴进贤冠,仆射戴高山戴,左右虎贲、中郎将等戴武冠,卫士戴却敌冠……汉朝的官帽也是历朝历代中最高的一种冠冕,比春秋时期的高帽还高,俗说“戴高帽,戴高帽”,说的就是汉朝的官帽。

价值意义:

“冠帽”是每个朝代官员身份的标志,地位的象征,古代贵族与平民服饰上最显著的一大区别,就是看他是否佩戴“冠帽”,这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礼制思想,更是深入了解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特定时代下的文化传统、道德伦理、价值观念、风俗信仰。




编辑:潘洪国
来源:神州翰林院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