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曾经说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丹麦文学家安徒生也说:旅行于我,是恢复青春活力的源泉。毫无疑问,无论古今中外价值观的分歧与变迁,旅行都是获得愉悦感和浪漫性的最好媒介,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和阅历的重要组成。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大大小小的假期通通出游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遍。与此同时,目的地的选择就成为了旅人的头号难题,也成为了各类景点招徕游客的噱头。在传统的认知中,旅游就是去看“稀罕儿”,但不管是庄园、乡村还是古镇,绝大多数的旅游项目往往都因缺乏自然景观或人文历史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而鲜有人问津。
因此,就有不少“聪明人”挠着脑袋想办法。最终,他们找到的解决途径是:先天没有,后天人造。
那么,人造景观是否合理呢?
首先,面对飞速发展的旅游业和逐渐庞大的市场需求,自然景观的相对匮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人造景点的出现一方面可以缓解旅游资源的紧缺,满足旅游者对美学、历史和艺术的追求,超越时间和空间地域的限制成为人们观赏、娱乐或学习求知的对象,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得将其特有的主题文化和科学技术、娱乐内容、休闲要素、服务接待设施等融为一体,打造复合型IP化景区,挖掘文化体验等综合价值,最终,即使面对巧夺天工的自然雕琢,或面对5000年历史凝聚的古人的智慧,也能杀出一条血路,如清明上河园、横店影视城、常州欢乐谷等,都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标杆性旅游景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熙熙攘攘,门庭若市。
但相应的,部分毫无底蕴和审美的乱造,如某将白宫和祈年殿各自取出一半糅合而成不伦不类的景点,或违背规律搞出的保护、修复及造景,如缺水地区搞“塞上江南”、“人工湖”,北方地区打造“热带风光”等,要么成为了网友的笑料,要么热度掠水而过,不过几年,就变得门可罗雀,无人参观,让造景变荒地,让古镇变空城。还有一些打着当地历史文化地的旗号却距之百里之远的人造景点,更是让人直呼荒谬,差评连连。
此番种种,造成了人造景点大多短命的可悲现状,既破坏了生态,也让投资者巨额的投入打了水漂,所谓“事没办成,钱没少花”。
由此,小编认为,很多人造景观项目在被提上构思日程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对其是否该造打一个问号。项目的提出者和建设者在此时须扪心自问:此项目能否能为城市的发展服务?景观建设的立意和规划水平如何?是否有科学的证据和全面考量以及持续性创意的注入及清晰的市场定位?还是打着文旅产业旗号非法开采国家资源?同时,项目的投入、维护费用和回收周期的比例如何?只有在规划中做到万无一失,“土味景观”才不会泛滥成灾,让人提起来就嗤之以鼻。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