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豫剧(祥符调)的前世与今生——《满江红》配乐豫剧

时间:2023/2/5 15:38:05点击量:223点击听新闻


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火遍了大江南北,热度不断攀升,票房和口碑一路飙升,影片除了悬念层层递进和出乎意料的搞笑之外,转折部分的配乐也充满了“豫剧味道”,赢得了观众们的极大关注,大家一致认为,这戏剧元素的运用给影片增添了许多色彩,很有个性,很有爆发力,让人耳目一新。今日笔者将与您谈谈这片中配乐豫剧(祥符调)的前世与今生。

一、历史发展

豫剧(祥符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河南梆子”、“大洪调”、“河南坠子”,它起源于豫东平原的祥符县,祥符调历史悠久,流派纷呈,曾长期作为河南的代表剧种而出现在中国戏剧舞台。

祥符调是豫剧的母调,以开封为中心,标准的中州正韵,是最正宗的豫剧唱腔。男腔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女腔庄重大方、委婉俏丽。祥符调唱词多为7字句或10字句,唱功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流传,小生多用假嗓,老生用真嗓、假嗓等,旦角多用假嗓,丑角多用真嗓和假嗓,净多用疙瘩腔,风格清新典雅、悠扬婉转。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

清朝乾隆年间,豫剧(祥符调)已经流行,这一时期的文献如《歧路灯》《杞县志》等有相关记载,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抗日战争爆发后,豫剧向临近省区流动,它向西到达西安,影响遍及西北各省。向东,在江苏、安徽等地有了较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相关部门对豫剧四大地域流派唱腔进行了综合吸收和大幅改革,运用科学的发音,融入了歌剧元素,形成了“现代戏流派”。 

二、艺术特色

豫剧(祥符调)的角色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俩箱信,外加四个杂役”。演员一般都有自己的专工行当,也有一些演员则一专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诀,如手势要诀是“花脸过项,红脸齐眉,小生齐唇,小旦齐胸”,武打戏的短打要诀是“身如蛇形眼似电,拳如流星腿似钻;稳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稳如山”,在枪路上,有“走丝”“连九枪”“十三枪”“九个鼻”“八杆”“单倒”等路数。

豫剧(祥符调)唱腔特点是以板腔体为主,兼有曲牌体为辅,它运用大量的衬词(七字一句)、叠韵(四字一句)和重句(四字两句的句式),还使用了大量的拖腔和假嗓演唱技巧。唱腔音乐曲牌繁多且曲调优美动听。表演风格朴实大方、优美抒情,讲究唱法,以唱为主。祥符调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乡土气息浓郁;表演细腻逼真、诙谐活泼、形象生动、高亢激昂。

三、传承意义和价值

豫剧(祥符调)作为我国最大地方剧种,在数百年的传承历史中,积淀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并形成了豫东、豫西、祥符、沙河、高调等地域流派。是中国戏剧艺术璀璨星河中的一颗明星,是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历史上看,豫剧祥符调作为地方剧种进入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参加演出之后,与早已进入茶社的京剧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局面,因豫剧强大的艺术魅力,使京剧不得不退出茶社。除开封之外,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地也先后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并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追捧,叫好之声,连连不绝。

2006年,豫剧(祥符调)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保护豫剧的文化多样性,挖掘传统剧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依据整理的历史资料,组织豫剧专业演员为老艺术家的经典唱段配像,再现豫剧精品剧目,传承弘扬豫剧文化。

 

 



编辑:潘洪国
来源:神州翰林院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