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除夕味:天伦之乐与春联、水饺、烟花、爆竹

时间:2023/1/17 9:59:55点击量:199点击听新闻


“除”在我们最常见的语境中,作“去”“易”“交替”使用。“除夕”,不难理解,就是月穷岁尽,去旧迎新。

而往前倒推几十年,我一年之中最盼望听到的两个字,就是“除夕”。那时候,至少于北方农村,旧历年是唯一的年,远非阳历年可比,也是一年到头最盛大的节日。而除夕,又是整个年节庆祝活动的高潮、核心和巅峰。

在这一天,即使脾气再坏的人,红扑扑的脸上,也是绽开的笑容。因此,我愿将其称之为——在那个物质稍嫌匮乏,而教育方式又普遍趋于保守、严厉的年代——“儿童的第一个乐园”,一个精神上的乐园,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放肆而自由地叫、笑、闹,不必受到责罚。就我母亲的话来说,是“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

我喜欢除夕这一天的热闹。

白天,我跟着大人们一起铲雪,贴春联,听着我爷爷给我念“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又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是后来才知道,这句并非以对联的形式流传,又在张贴春联和年画时,被几乎每一个童稚和老叟脱口而出的诗句所描写的,就是宋代百姓在除夕更换桃符的景象。史料上说宋代的桃符,实际上已由桃木板更改为纸张,叫“春纸贴”。我想,虽然并非生活于同一时空,但和祖祖辈辈做同一件事情,即使对于一个似懂非懂的小孩子,也是一件朦胧的乐事。所谓“归属感之觉醒”是也。

晚上,则完全是属于我们——这些孩子们的了。吃完饺子,大家齐聚正厅,不管身高几何,总之在彼时彼刻,还未成年的这一批儿就开始撒着欢围绕着长辈转了。大家嚷嚷着,喊着年长的亲属的称呼,喊着新年快乐,或清清爽爽、大大方方或扭扭捏捏向讨要红包的对象磕几个头,然后笑闹着,把爷爷奶奶、父母和长辈们的红包哄抢一空。虽则红包数额不大,但当时心里上的满足感,是现在拿到多少钱都无法比拟的。

之后就是烟花和鞭炮。我6、7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是摔炮,高高举起、重重摔下,然后是“啪!”和一闪而过明亮的火花。此外,不仅在当年,可能在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最受小孩欢迎的还是“仙女棒”或“电火花”,细长的一根,拿在手里,火一点,银色的“喷泉”涌出,一直燃烧到梦中,又从梦中燃烧到第二天——新的一年。而在我们燃放烟花的时刻,村里有的人家会在院内设天地桌,上设五供,焚香秉烛,并跪下向四面八方磕头,以求过往神灵在新的一年里赐福。传说在三十晚儿到初一凌晨,诸神将下界考察人间善恶。

我所记得,我最后的“任务”是“熬年”,也就是俗称的守岁,一家人自掌灯始,就入席欢聚,酣饮畅食,直至凌晨。熬得住的,甚至会待到天明。苏轼写“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写的就是儿童守岁。

“强”之一字将孩童对除夕的迷恋及其对即将逝去的除夕的不舍刻画地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如今我再读这首诗,颇觉感概。




编辑:潘洪国
来源:神州翰林院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