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洛阳宫灯:隋唐时期的宫廷花灯

时间:2023/1/4 14:25:12点击量:226点击听新闻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主要是些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它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洛阳宫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是宫廷御用品,被称为“宫廷花灯”。具有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光怪陆离、多姿多彩等特点,集绘画、雕刻、彩灯于一体。隋唐时期,每逢元宵佳节,洛阳全城家家宝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人人提灯胜游,盏盏争奇斗艳。

一、历史渊源

唐朝是宫灯发展的鼎盛时期,相传洛阳东都宫廷匠人毛顺,心多巧思,利用彩绸打结,做成灯楼二十间,楼高一百五十尺,上面悬挂金翠珠玉等物,微风吹来,铿锵悦耳,又以灯光照射,呈现出龙螭虎豹飞腾跳跃的形状。“似非人力”。元稹《灯影诗》曰“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太平广记》载,唐玄宗时,洛阳为东都,为粉饰太平,在行宫上阳宫内大摆彩灯宴席,光照宫室,各呈艳姿。规定灯节时间定为3天,这3天内,金吾不禁,玉漏莫催,家家灯光,处处烟火,无论男女老少,尽情游玩。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洛阳宫灯也随之没落。宋末元初,中原地区政局动荡、经济凋敝,洛阳宫灯也因此遭受到重创。至明代时期,洛阳宫灯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二、制作工艺

洛阳宫灯种类繁多,有张合架纱绸宫灯类、老样宫灯、清化样宫灯、拼装架方型彩绘宫灯、拼装架多角彩绘宫灯类、玩灯、花灯、纸灯等。洛阳宫灯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在材料的选择上,宫灯多用铁丝、绸布等材料制作,也可以制作其他形状和造型的宫灯。材料主要有五种:玻璃片、铁丝、绸布、彩纸、白棉纸、蜡烛等。在这些材料中,最常用的是白棉纸或透明塑料薄膜。宫灯在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要经过扎灯、裱灯三道工序,而且要求全部手工完成,是一个“绣花”的过程。

三、文化内涵

中国的宫灯是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它是民间文化、地方艺术的集中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和信仰观念。洛阳宫灯在民间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一种“神灯”。据史书记载,自唐代以来,皇帝就把春节挂宫灯作为一种仪礼,在宫廷里举行。由于宫灯会给人带来吉祥、喜庆等感受,所以春节挂宫灯成为民间春节时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洛阳的古城小巷里,宫灯的身影无处不在。这些小巷都都被宫灯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一排排,一列列,明灯莹莹,朱色彤彤,悬灯如昼的长街古巷,讲述着千年神都往事。文化与历史往往相伴而生,文化的记忆、历史的足迹、一盏盏的明灯,都是历史,也都是故事。

四、传承价值意义

洛阳宫灯在传统工艺、造型艺术、装饰色彩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它继承了我国民间花灯的优秀传统,也吸取了西方绘画艺术、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它所具有的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格都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纵观洛阳宫灯发展史,无不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做灯的就多,销售量就大,反之则人少灯少。民初,战乱频仍,做灯户又锐减。到吴佩孚主政洛阳,由于其给属下大送官衔灯,洛阳宫灯又红火一时。民国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洛阳做灯户只剩下两三家,苟延残喘。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它才有了新生。1949年后,洛阳宫灯有了飞快的发展。名师高徒,人才辈出。1957年有12个品种投入国际市场,远销新加坡、欧美等地。1959年创新的“六角子母灯”参加全国国庆灯展,获得极高声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编辑:潘洪国
来源:神州翰林院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