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
对于扮演董建昌的演员张志坚来说,参演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像是打了一场仗。话剧版首演距离同名电视剧的播出隔了13年,再次活在董建昌的身体里,他的心一直悬着,五场演完,才自如了些。昨晚是另一组演员上演,张志坚终于有时间和记者在东艺的休息室聊聊天。
听张志坚说话是一种享受。66岁的他健身多年,自带强大气场,落座后不疾不徐地开始一种自白式地谈话,谈他对戏的理解,更谈他对艺术的坚持。这些年,他戏路变了,阵地变了,但这种艺术追求不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个老派演员的自我修养。
对戏要求高
50集的电视剧,最终变成四小时的话剧,节奏快是意料之内的。为了给其他角色留足空间,张志坚主动删去了七八页纸的台词。但他的上半场还是马不停蹄,最短的抢装时间只有几十秒。6月29日,首演前一天,他完整地在台上演了两遍,只睡了五个小时。但很快,他就适应了这样的节奏。每次演出结束,大家都兴奋得睡不着,他的房间总是聚满了剧组的人,大家热烈地讨论当天演出的精彩与失误之处。
拍电视剧时,张志坚打心眼里鄙视不用功的演员:“我不允许有人拿着剧本和我对戏,我可以背到夜里两三点,你们凭什么到现场背?”这次和南京话剧团合作,他对这群后生竖起了大拇指。为了在20多天里保质保量排出这部戏,剧团在几位主演进组前,已经搭好了架子,演员们每天至少排演七八个小时,“这是一个能打硬仗的团队”。
硬汉泪点低
4号晚演出完,张志坚看到剧场里有很多外地观众来看戏,眼窝有点热。深夜回去的路上,他跟太太感慨,年纪大了,经不住太多的感动。13年前演电视剧版的感觉又回来了。50集的电视剧,他戏份并不多,只有60场,最后还删了一场,但他跟完了全程,四个月零九天,他清楚地记得这段日子。
当年在剧组,一场精彩的对手戏能引来全组人站在箱子上、凳子上围观,大家会情不自禁地鼓掌。现在拍戏早已没有了那时的氛围,张志坚很怀念。电视剧成了快餐,反而是舞台观众给予了他最即时的反馈。其实,张志坚是话剧演员出身,涉足影视后,20多年里也只排过一部话剧《人民的名义》。多少次,他梦回舞台。所以,这次《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邀约,对他具有特别的诱惑力。
对董建昌这个人物的钟爱,也是独一份。有很长一段时间,张志坚不敢听电视剧版的主题曲,小提琴的声音一出来,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他也不敢回想电视剧的场景,董建昌已经驻进了他的心里,“我为这部戏生过、活过,每个角色都在这个戏里跟我一起生活过,那么长的历史画卷,至今都很感动。”
可爱的剧迷,为董建昌写了长篇的剧评,让张志坚二度发现这个人物的可爱。很多人对他说,张老师,你演到老我们就看到老。演出完回去的路上,张志坚对自己说:“这么多观众喜欢你,他们不是看你为了挣钱选的角色,你真应该在今后的选择上要对得起他们。”
基因是军人
年轻时,张志坚常演文人书生,这些年,张志坚的荧屏形象大多是军人、硬汉,他偏爱历史正剧和有质感的年代戏。而他演的反派也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总能在一抹灰色里找到亮色。亮色,即人性,这是他挑选剧本的标准。有人说,董建昌若不是张志坚演绎,或许就只是个名字,因为张志坚,董建昌才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其实每个角色都是有遗憾的,抓到并且弥补上这些遗憾,是一个演员的功力。”唯有这样,才能把反派演得立体、生动。
有人误以为张志坚是部队文工团出身,其实,一定程度上是源于父亲张良带给他的影响。张良早年是新四军抗大苏北第八分校的学员,后来在新四军军部文工团工作。这次在南京排《人间正道是沧桑》,张志坚刚好有机会回家陪老爷子过了百岁生日。看到父亲获得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想起了小时候,一拉开父亲的抽屉,影集里都是父亲的戎装。父亲的战友来家里聚会,聊的都是战争年代的点点滴滴。张志坚说:“我长大了才体会到什么叫耳濡目染,军人的基因在我的血液里运转,慢慢把我塑造成军人的形象。”
下一篇: 草堂书院重建 讲学之门大开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