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以针线为墨,勾勒苗族历史的“无字天书”

时间:2022/9/26 10:12:57点击量:171点击听新闻


说起刺绣,苗绣似乎没什么存在感。中国的四大名绣中并没有苗绣的身影,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把四个席位占得满满当当。

少数民族,似乎在传承度上有着天然的劣势。想要通过“人海战术”传承,起点就是困难难度。但苗绣,依然是我国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存在。2006年5月20日,苗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绣,是一部关于苗族历史的“无字天书”。它以针线为墨,勾勒记载了苗族祖先迁徙的传说和历史。

苗族的古人, 有在身上纹身的习俗。用刺将皮刺破,用朱砂或是其他颜色刺出龙、凤还有夔的保护色花纹。这个,就是濮人的雕题文身。

再后来,濮人的后裔南蛮发明了桑蚕之术。雕题文身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从残酷的保身艺术,逐渐向追求美的装饰艺术发展。苗人不再用自己的身体作画,而是用各式各样的色彩在蚕帛上绘制图案和花纹。雕题文身,从“刺”转变为“描”。

骨针、铜织板等工具出现以后,雕题文身在艺术展现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挑花和织花在蚕帛上纵横经纬,变得愈发具象,变得愈发生动。

他们对美的追求,一直都很执着。眼前的蚕帛远比当初的皮肉之画要精致很多,可她们始终觉得,这样的作品离“美”还差得很远很远。好在铁针的出现,安抚了南蛮的焦躁。凿花、绣花技艺打开了苗人幻想的翅膀。

花朵栩栩如生地绽放在蚕帛上,仿佛一袭微风吹醒了一江春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一针一线,本是世间最柔软的力量。可苗族的姑娘们却用它勾勒了苗族美神仰阿莎的花带,缔造了属于苗族的神话传说。

此后,苗绣保留了濮人后裔在美学上的对称图案格局,形成了固定的苗绣、苗锦风格。苗绣针脚也衍生出了绣、插、捆、洒、点、挑、串七种针法,这些针法不会单一地出现在绣品上,而是配合着贴花、补花、堆花等手法以组合的方式出现。

苗族的姑娘热情大方,苗绣的色彩也浓烈热情。很少看到苗族的姑娘会按部就班还原事物的本色,而是在民族审美的基础上天马行空。强烈的色彩对比,夸张的造型变形,组合在一起却是说不出的和谐与梦幻。苗绣不需要与四大明秀类比,它就是自己,强烈又个性的存在。

大概是种族天赋吧,苗族的姑娘打小就会绣花。四五岁的小姑娘,拿着针线就已经有模有样。到了八九岁,她们就已经成功出师,绣出来的作品不再是练习的摆设,而是别人裙摆上的艳丽。十几岁开始,苗族姑娘就要开始做一件正经事——绣自己的嫁衣。

这件嫁衣,承载了苗族姑娘对未来的向往,对爱情的期待。每一个针脚,都是按奈不住的幸福。这件嫁衣,会耗费六七年的时间。绣了拆,拆了绣。苗族的姑娘们,会执着的用针线绣出她们心目中爱情的模样。

其实纵观苗绣发展史,就是苗族姑娘们对美的追求。她们用最简单,最纯粹的心思,追求着最真的美好。她们不需要见识过那些光怪陆离,她们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值得更美的,值得更好的。

我们也该如此啊,相信自己值得更美好的存在。远离那些腌臜,远离那些妥协。对美好的追求,才能让我们遇见心目中的期待。如果说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同样的,对美的追求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编辑:潘洪国
来源:神州翰林院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