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一曲东北小城的悲欢离合之歌 作者:张妮
前段时间刚读完萧红老师的作品《呼兰河传》,我不得不惊叹于她笔下璀璨燃烧着的火烧云,于是乎脑海中时不时隐现出二十多年前小学课本里《火烧云》一文,一经查阅才知道《火烧云》正是节选自《呼兰河传》一书。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东北小城呼兰河的生动画卷,展现了那里的风土人情、社会百态以及人们的生活与命运。
此书前半部分读起来轻松舒畅,是因为萧红以其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叙述,让读者仿佛跟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一同窥探呼兰河这座小城的秘密。在这个视角下,呼兰河的一切都显得既新奇又熟悉,既轻松又惬意,既充满乐趣又饱含悲哀。
书中所描绘的呼兰河的自然风光,尤其是祖父的后花园,它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爷孙情意。
祖父的园子不仅仅是一个种植蔬菜的地方,它更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乐园。萧红的祖父整天都在院子里忙活,她也跟在里面转,栽花拔草、追蜻蜓、扑蝴蝶、还要捉蚂蚱,时不时的她还会捉弄祖父,于是爷孙俩哈哈大笑的声音常常充斥着整个园子,她的童年跟我的童年简直是如出一辙。
那时候,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我和奶奶在田间地头发生的开心趣事。浮现出奶奶不灵快的双腿带动着沉重的步伐帮我扑蝴蝶的画面,奶奶教导小小的我种菜浇水施肥的画面等。萧红祖父的后花园是他与祖父专有的秘密花园,通篇都是她对祖父的深情和赞美,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祖孙之情。
然而,任何地方都不是纯粹的乐园,呼兰河也并非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本书萧红由浅入深,从轻松舒畅到沉重哽咽,深刻地揭示了这里的封建愚昧和人们的麻木不仁。
文中对跳大神、放河灯等迷信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精神上的空虚和对命运的无奈。而他们却将此事作为他们的“精神盛举”,而诸如此类的精神盛举还有不少,如野台子戏、唱秧歌、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
跳大神原本是为了治病,可病不一定好,没病的人却似乎要得病了,终夜不能眠,但还是忍不住想凑这个热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就像误入歧途,明知不是归路却又难以自控。
野台子戏秋天收成好,唱一台,以此感念天地之善心;大旱再唱一台,用来“求雨请愿”;等到下了雨,再唱一台,缘由则是“请愿后的还愿”。
但说是为了这些,倒也有点讽刺,最终反而成了“接姑娘唤女婿”的一出出闹剧。父母借看戏,展示未婚的姑娘;已嫁的女人,不管老的少的,扎堆儿说说东家长西家短,显摆一下平日里难得显摆的好物件;还有借看戏,看亲戚、会朋友,甚至指腹为亲,或者调情的。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张扬显摆,借着神明的光给自己长脸吗?台上在唱戏,台下在演戏,台下的戏往往比台上的更有竞争性,更有人性的攻击性。
到头来,所谓的“精神盛举”没有一个是让人在精神上的得到真正愉悦的。这些民俗,原本是为了寻求安慰、寄托、敬意和希望,如若真的能有效果,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往往却走偏了,成了居心叵测之人愚昧盲目攀比宣扬往上攀爬的阶梯。
除了以上封建迷信的迷之行为,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则是对封建礼教和恶俗的强烈批判,让人痛心疾首。更加揭示了人们的冷漠和无知,成为了这座小城无法摆脱的枷锁,束缚着每一个渴望自由和进步的灵魂。
在那封建礼教笼罩的黑暗时代,小团圆媳妇的命运犹如狂风中凋零的花朵,凄惨而令人痛心。
她初入婆家时,还是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少女,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懵懂憧憬。然而,封建恶习的魔爪却无情地伸向了她。仅仅因为她性格活泼、不符合传统的“妇道”规范,便被婆家视为异端。
婆家以所谓的“规矩”和“礼教”对她百般折磨。无端的打骂成了家常便饭,身体上的伤痛让她日益憔悴。更为残酷的是,她的婆家没想着找大夫医治,而是请来“跳大神”的,用种种荒诞滑稽的迷信手段来“治疗”她。“治疗”无果后,婆家人没有悬崖勒马及时就医,旁边的邻居们你一言我一语,非但不制止,而是进一步将她推入滚烫的开水,在那愚昧无知的氛围中,小团圆媳妇又被强迫浸泡在滚烫的热水中,声声惨叫划破夜空,却唤不醒那些被封建思想蒙蔽的心灵。
经历几次开水浸泡之后,这个原本活泼开朗鲜活的生命在无尽的痛苦和折磨中香消玉殒。她的离去,不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是封建恶习酿成的人间惨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生命的漠视。
除了小团圆媳妇,还有另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那就是冯歪嘴子,在那个时代的角落里,他是一个独特而又令人唏嘘的存在。
他身材高大却略显佝偻,仿佛生活的重压早已压弯了他的脊梁。一张黝黑的脸上,刻着岁月的沧桑和艰辛,深深的皱纹如同沟壑纵横,诉说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苦难。
他的眼睛总是透露出一种坚韧和不屈,尽管历经风雨,却依然闪烁着对生活的一丝希望之光。他的目光中,有对命运的抗争,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他穿着粗布衣裳,补丁层层叠叠,显得破旧且不合身。然而,他的双手却粗壮有力,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印记。
冯歪嘴子的性格沉默寡言,在人群中常常是被忽视的那个。但他内心深处却有着一股倔强的力量,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给予的一切苦难,努力地在这艰难世间挣扎求存。
在《呼兰河传》中,作者萧红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刻画了有二伯这一复杂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
有二伯是萧红家里的一个长工,他的外貌和穿着显得十分寒酸。他的被子破旧,一动就往外掉棉花;枕头里装的是荞麦壳,会往外流;草帽只有一个帽顶,没有帽檐,因此他的头黑白分明,头发花白,脸却晒得黢黑。他的衣裳是前清的旧货,裤脚总是卷起来,像个刚插秧回来的庄稼人,鞋子不是掉了底,就是缺了跟。
有二伯的性格古怪且矛盾。一方面,他好面子、虚荣,喜欢别人叫他“二掌柜的”,忌讳别人提及他的乳名;另一方面,他又小气、会偷东西,常被人发现并调侃。他常常自言自语,和天空的雀子、大黄狗谈天,但和人在一起时却常常沉默不语,即便说话也很古怪,使人不得要领。
有二伯的命运充满了悲剧性。他很穷,没有进钱的路子,小时候连馒头边都摸不着,长大后靠做工维持生计,却没有工钱,只能勉强饱腹。他没有固定的住处,行李零零碎碎,虽然后来有了厢房居住,但那也并非真正属于他的家,因为院子大门常常上锁,他甚至要翻墙才能进入。而且,他尽心尽力为东家干活,到老了却遭人嫌弃,还会被主人殴打。
萧红通过有二伯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她揭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有二伯作为长工,一生辛劳却贫困潦倒,无家可归,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其次,展现了人们的麻木和冷漠。周围人对有二伯的遭遇大多持漠视或嘲笑的态度,即使他上吊、跳井,也被当作笑话看待,体现出人性的冷漠。
再者,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有二伯十分在乎别人对他的称呼,渴望得到尊重,却因身份地位的低下而无法实现,这是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思想的禁锢与束缚。
同时,也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在苦难中的无奈与挣扎。有二伯虽有种种缺点,但他也在艰难的生活中努力生存,偶尔会抱怨,却又无力改变现状。
总的来说,有二伯这一形象是当时社会众多小人物的一个缩影,萧红通过对他的描写,深入地剖析了那个时代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毫无疑问,在人物塑造方面,《呼兰河传》是极为成功的。祖父的慈爱、有二伯的古怪、起初活泼开朗之后逆来顺受的小团圆媳妇、冯歪嘴子的坚韧,这些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呼兰河的人间烟火。
萧红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她用朴素的文字描绘出了最真实的生活,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沉重与悲哀。
整体而言,《呼兰河传》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呼兰河的过去,更让我们反思人性、社会以及历史的发展。这部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思考。
上一篇:《抓娃娃》在喜剧与悲剧之间:马继业的未来和合家欢的结局
下一篇: 一束花的快乐之花漾人生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