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手艺更是匠心独运,凝结着民族的智慧精华。素有“咬文嚼字”的嵌字豆糖就是其中之一,在豆糖上刻上中华文字,一刀切下去,整齐均匀,不但口齿留香,还赏心悦目。
“嵌字入糖,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意间带甜。”这说的,正是来自安徽徽州的非遗传统糕点——字豆糖!也是一种被称为“说文解字”的古徽州传统食品,每块糖中,都蕴藏着一个吉祥如意的汉字,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意间带甜。糖中带字,字含祝福,方寸之间,嵌字豆糖代替了语言。嵌字豆糖制作工艺复杂,原材料只有黄豆和白糖,制作过程中不加水、不加色素,口感香甜酥脆,并且有补脾益肾、清热润燥、调经止痛之功效。2017年,徽州“嵌字豆糖”被列入安徽省级非遗名录。
一、历史渊源
在古徽州,字豆糖与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新安古戏一脉相承。据记载,始建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 的余庆堂古戏台,就是当年被字豆糖的叫卖声长期萦绕的一个场所。当时人们劳作一天之后,搬出小板凳端坐在戏台下,听戏的同时,品上一块字豆糖,豆香甘甜在口间回荡。
二、工艺特点
1.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每年中秋之后,挑选头一批采摘的黄豆,将采摘的黄豆同黑芝麻分别在太阳下进行晾晒,充足的阳光蒸发了水分,黄豆杆变硬、黄豆从爆裂的壳中脱落才算可以,这样的芝麻也会更香。精挑细选的芝麻和黄豆晒干之后需要进行分批炒制。芝麻要快,大一点火,炒几下就需捞出;黄豆要慢,小一点火,不老不嫩刚刚好。正应正这徽州古话:大火芝麻,小火豆。
2.制作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嵌字豆糖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粉和白糖,它不添加水和色素,成品颜色呈棕红色或黄褐色,口感酥脆香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3.历史悠久。嵌字豆糖在清代就已流传,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由于制作工艺独特、原材料严格、制作精细等特点,它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4.制作讲究、文化内涵丰富。嵌字豆糖是一种美食,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它可以了解到徽州文化和徽州饮食文化以及徽菜文化。
三、工艺流程
嵌字豆糖制作工艺复杂,全国只有不到20人会这种手艺。需要经过纯手工的熬糖、和粉、搅拌、压实、制字、拉伸、切片等28道工序。师傅们优选出黄豆,并晒干。而豆糖里的汉字是用芝麻粉炒制而成。做豆糖最难的就是写字,黄豆粉团做纸,黑芝麻粉团做笔。制作时,首先将黄豆粉炒熟,用糖稀拌调均匀后,切成条、块状,另用黑芝麻粉和以糖稀,切成细条,做成福、禄、寿、喜等喜庆字样,字空隙处以豆粉条、块嵌入,用刀切后补齐,再用手从四周向内紧缩,用刀切成薄块即成,有圆形方形菱形。奇特的是,豆糖中的福、禄、寿、喜字丝毫不乱,清晰明显。也有的不做字,随意绞成各种图案,多为长条形。这种豆糖制作手艺精湛,与其说是香甜爽口的食品,不如说是精美的工艺品了,是人们品茶、谈文、“嚼字”的乐趣,令人赞叹不已。
四、传承价值
漫漫历史长河中,各代人的桌席上总少不了糕点的身影。在徽州人的桌席上,字豆糖必然是榜上有名。嵌字入糖,糖中有字,可谓是兼具形雅、韵足、味美。凭着精细讲究的技艺,用文化和美食交融出的味道,唤起镌刻在徽州人灵魂深处的风雅追求,“咬文嚼字”带来唇齿间的满足。口含一颗豆糖,香气充盈齿间。这香气之中有黄豆芝麻的味道,有糯米糖稀的味道,亦有乡间风的味道,幸福甜美的家乡味道扑面而来。正如《舌尖3》最后所言:它们有名有姓,有身形,有风骨,有魂魄,这是食物,也是信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嵌字豆糖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但其传统的制作技艺和独特的风味却不变,2020年,嵌字豆糖走出国门,在阿斯塔纳世博会上展出,精湛的工艺,浓郁的文化气息,博得广大海外客户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安徽祁门的这种特殊的点心。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