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艺术品的收藏成为了投资界的热点——这究竟是积极的信号还是新一轮的挑战

时间:2022/8/13 21:54:58点击量:207点击听新闻


2022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的第三年,“静心”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冲击着当今世界,即使对部分人而言,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体验,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总结过去与思考未来:疫情冲击下大量艺术活动的延期、停止使得艺术生态规模较疫情前大幅缩减,但动荡的市场又让艺术品的收藏成为了投资界的热点——这究竟是积极的信号还是新一轮的挑战?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40年前。

在改开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当代艺术被同时期的文学、电影、电视、音乐所挤压,显得弱势和边缘化。

1992年,艺术市场的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仅仅用了十年,中国就正式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市场,并保持这一位置直至今天。根据2021年《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大中华地区艺术品及古董销售总额近100亿美元,在市场价值中所占份额高达20%。各方力量将艺术创作的各种主义,统一成了现实名利场中的“兑现主义”,使中国艺术界呈现出了一种繁荣昌盛、光鲜亮丽的景象。

但这是否说明“中国当代艺术价值”已被挖掘殆尽了呢?

事实上,在有价、有市、有标准的同时,依然有人在其上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因此,用一句话总结当代市场的现状,就是“不完善、未完成、还在无序生长。

那么,要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是什么决定着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也即,在艺术品的经典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哪些因素?

在《何为艺术》一文中,艺术理论大师迪基指出:艺术世界的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艺术的制度环境,一个是在此环境中活动着的人,包括艺术生产者、评价者、欣赏者,以及报纸、杂志、网络平台的记者等一切自认为是艺术界公民的人。

相较于经典诞生的基本前提——艺术家,其他人虽然乍一看并不起眼,但他们参与作品的选择、收录,对作品的意义进行理论总结和阐释发挥,在无形中导引了大众的审美倾向,在经典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神州翰林院就是基于此种精神之召所创建而成。

20224月,北京大学教授、上海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朱青生教授在其所开展的讲座“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与问题”上,回答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受到疫情影响后现如今的情况”,曰“疫情阻碍了我们,但也变相地开拓了我们在网络上更自由交流的机遇。”显而易见,文化文创信息门户网站在艺术作品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大幅提高,助力中国艺术市场的“重担”,有一部分,将无可避免地落在新一代年轻人的肩上。让艺术不断代,才有更好的发展和继承,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编辑:潘洪国
来源:神州翰林院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