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是蒙古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歌唱形式。千百年来,蒙古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学习和交往中,通过民歌、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传承和发展了以长调为代表的草原音乐文化。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蒙古族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和蒙古国。2006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旋律与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它主要采用自然音调和对唱形式,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要音型,节奏自由,音域宽广。
萨满调
萨满调是蒙古族长调的源头。萨满曲调婉转悠扬,节奏自由,歌词多为五声、七声音调,以四句体为主,每段之间常以七度大跳音程连接。其风格特点为:
1、萨满调一般由两个曲调组成。一个曲调是萨满调,另一个曲调是其它曲调。两个曲调都是自然旋律。
2、萨满调的旋律多以长音为主,每段之间都有大跳音程连接。
3、萨满调的歌词多为五言句或七言句,句式整齐,旋律起伏较大,旋律中常出现“啊”和“啦”的衬词,歌词一般较长,多为七言句或九言句。
4、萨满调的伴奏乐器有手鼓、手风琴等。萨满调一般为独唱形式,没有合唱形式。萨满调的演唱形式和曲调特点对长调套曲的创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敖包调
敖包调,蒙古族长调之一,多见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总称,其形成主要受蒙古长调和蒙古族音乐两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重唱”的演唱形式。敖包调由敖包、唱词、唱腔三部分组成。它是一种独唱形式,歌词大多以五字句为主。多为歌颂英雄、歌颂美好生活的内容。由于敖包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故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演唱,尤其在内蒙古地区最为盛行。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特别是以演唱英雄人物为题材的长调作品更是一大特色。
敖包调的曲调大多是用四声或五声旋律进行的,曲式结构一般为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其结构与长调套曲相似。敖包调除了民歌体外,还有些表现舞蹈动作、表现牧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长调套曲。其曲调特点大多旋律线流畅、舒展、优美。
库布其调套曲
蒙古族长调套曲是一种有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它由若干个长调套曲组成。这种长调套曲中的每一个曲目都有自己独特的旋律与节奏,而且每首曲目又有不同的演唱风格和演唱形式。它是蒙古族音乐艺术中的精华,是蒙古族长调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的作品。
蒙古族长调民歌套曲中的音乐主题多采用七声音阶,其旋律主要以五度、六度大跳和二度小跳为主。长调民歌套曲中的音乐伴奏形式多样,有独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它是蒙古族音乐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蒙古族长调民歌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尔沁小调
科尔沁小调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也是蒙古族长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科尔沁小调是用蒙古族语言演唱的一种民间歌曲,也是蒙古民族的音乐瑰宝之一。在科尔沁草原上,人们有一句老话:“不唱科尔沁小调,就不算到过科尔沁”。科尔沁小调在草原上流传已久,其内容十分广泛,有反映自然风光、生产劳动、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它有不同的体裁形式和曲调风格,著名的有《达古斯舞》《牧歌》等。
科尔沁小调曲调优美抒情,结构短小精炼,感情细腻真挚,节奏自由奔放,旋律舒展流畅。它不仅在科尔沁草原上流传甚广,而且还广泛流传于内蒙古其他地区。
评价
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婚礼、乔迁新居、婴儿降生、马驹标记以及其他蒙古游牧民族的社交活动和宗教节庆仪式上,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长调是草原文化和草原音乐的结合体,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旋律、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草原音乐之花”。
蒙古长调是蒙古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它既有蒙古族音乐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以其曲调优美,感情真挚,节奏自由,富有民族风格等特点深受各族人民群众喜爱。
上一篇:川剧——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下一篇: 二人台的文化价值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