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被称为“民间艺术之花”

时间:2023/5/6 21:34:17点击量:231点击听新闻


朝鲜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而延边地区是朝鲜族最集中的聚居地,因而朝鲜族农乐舞在延边地区流传最广。

农乐舞是中国朝鲜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集体性舞蹈,主要流传在朝鲜族聚居区的农村。其产生、发展与民族生活密切相关,是反映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民间艺术之花”。

2008年6月14日,朝鲜族农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历史渊源

早在清朝末年,延边农乐舞就已在延边地区流传,是朝鲜族群众逢年过节、祭祀土地神和祖先时所跳的舞蹈。由于“打麦舞”是以男性为主进行的集体表演,所以妇女们不参加舞蹈活动,只负责打麦子、晒麦和装袋。“打麦舞”随着朝鲜族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不断发展。

建国后,农乐舞开始成为朝鲜族节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人们在庆祝丰收、祭祀土地神和祖先时,都要跳农乐舞。农乐舞最大的特点是其歌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表演形式活泼,在广大农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

二、表演形式

首先,农乐舞通常由多人表演,是一种集体性舞蹈,在表演时通常会有“一人领舞”,“二人配舞”,“三人跳舞”,“四人跳舞”等组合。

其次,农乐舞的表演形式有固定的程式,如男舞者手持农具、锄头等农具在前面领路;女舞者手持柳枝、花等在后面跟随;舞者之间会相互变换队形。

再次,农乐舞的舞蹈动作通常会有三种类型:一是以“扭腰”为主的基本动作;二是以“拧臂”为主的基本动作;三是以“摆胯”为主的基本动作。

然后,农乐舞通常有两个特点:一是舞蹈中男女角色一般不分。二是舞蹈中男女舞者之间多采用对舞、串连表演等方式。

农乐舞在表演时通常不追求情节性,而是注重通过舞蹈表达情感。农乐舞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姿都能让观众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传达出农民对丰收的喜悦。

三、表演内容

农乐舞是在朝鲜族农忙时节进行表演的舞蹈,它的表演形式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以打击乐伴奏,以长鼓为主要道具,载歌载舞,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农乐舞表演时有固定的舞蹈动作和队形,如“小插秧”“拔水稻”等,表演时伴以打击乐。表演者身着长袍、短裤,手持长鼓、长铃和三角板等乐器。农乐舞主要包括《采蕨菜》《摘豌豆》《摘棉花》《收玉米》等。

四、主要特点

1.场面大、人数多:农乐舞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七八人,多则上百人,其场面十分宏大,场面之大是任何舞蹈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2.道具简单、表现丰富:农乐舞的道具只有一把扇子、一根棒槌,这些道具在农乐舞中可以自由地表现出不同的舞蹈动作。农乐舞中的道具仅是简单的小道具,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既具有民族艺术风格,又能反映农民生产生活。

3.表演形式多样:农乐舞可以是集体表演,也可以单独表演;可以在场地上进行表演,也可以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可以在室外进行表演,也可以在室内进行表演。农乐舞在不同的场合下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同,这就说明农乐舞具有多样性。

4.动作丰富、表现灵活:农乐舞的动作有各种组合动作,的变化使整个舞蹈显得十分生动活泼。另外,农乐舞还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舞蹈中多种不同舞姿并存。

五、传承情况

朝鲜族农乐舞的传承情况比较复杂。据不完全统计,在延边地区分布有300多个朝鲜族村落,约有1万名朝鲜族农乐舞表演者和传承人,他们大多生活在农村,有的仍在从事着农乐舞的表演工作。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朝鲜族农乐舞的传承面临危机。

传统农乐舞是朝鲜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朝鲜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保护好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潘洪国
来源:神州翰林院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