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服饰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官帽样式也被改成了礼帽。
礼帽也称“大帽子”,从天气方面考虑,可分为夏款凉帽和冬款暖帽两种款式。
夏款凉帽,每年三月开始戴,形同现在的圆锥,也称喇叭式,无檐边,多用藤、竹、篾席编织而成,外多裹白色,湖色、黄色等色绫罗,上镶嵌红缨顶珠,形状像漏斗,戴上去透气清凉又美观。
冬款暖帽,每年八月份开始戴,圆形,周围有一圈檐边,材质多用动物皮毛,最初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后由于这些动物的价格昂贵,改用黄狼皮染黑代替,再后来也用呢、缎、布等材质来代替包裹,帽子颜色多为黑色,中间有红色绒线所制成的帽纬、帽子最高处镶嵌顶珠,形状像元宝,戴着既保暖又贵气。
清朝的礼帽,分为顶戴和花翎两部分。“顶戴”就是帽顶本身,外面是一圈黑色檐边,中间是红色的帽帷,最高处缝缀顶珠,按品级不同,顶珠的材质颜色也大不相同。清朝时期,统治者用各种不同的宝石作为官员的帽顶,以显示官员的品级高低和权势大小,因此不同品阶的官帽,其上面的顶珠也不一样。
一品官员的帽顶为红宝石,宝石常见的颜色有大红、暗红,玫瑰红、蔷薇红,尤以血红、鸽血红为珍品。二品官员的帽顶为红珊瑚,红珊瑚生长在100米—2000米的海洋深处,非常难开采,这就决定了它的珍贵度,颜色多为红色为主,其中以艳红色的珊瑚最为名贵。
三品官的帽顶为蓝宝石,蓝宝石是尊贵的象征,被称为“帝王之石”,价值极高,以“蔚蓝”色的宝石为最佳。四品官员的帽顶为青金石,青金石的颜色是极为鲜艳的深蓝色。五品官员的帽顶为水晶,水晶以“蓝水晶”最为罕见。六品官员的帽顶为渠,又叫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为古代七宝之一,人称“贝王”,是一种来自热带海底的软体动物贝壳,也是世界上颜色最白的一种宝石,与天然的珍珠相似。
七品官员的帽顶为素金顶,也就是没有花纹,八品官员的帽顶为阴纹镂花鎏金顶。九品官员的帽顶为阳纹镂花鎏金顶。八品的官帽与九品的官帽差别不大,都是鎏金铜珠,所谓鎏金就是将金附加在器物表面,八品官帽上的顶珠是将鎏金铜珠上面的纹路凹下去,而九品官帽上的顶珠是将鎏金铜珠上的纹路凸出来。礼帽上顶无珠,即无品级,这种礼帽常为官吏所戴。
顶珠下面,就是“翎管”了,材质常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就是俗称的“花翎”,翎羽分蓝翎和花翎两种。
蓝翎为鹖羽所制,用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来制作的,无眼,又被称为“染蓝翎”,一般是皇帝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或王府当差的侍卫所佩戴的饰品!
花翎是用孔雀羽毛制作而成的饰品。细分为:一眼花翎、二眼花翎、三眼花翎。据清史记载: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贝子戴之。二眼者,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之。一眼者,内大臣,一、二、三、四等的侍卫,前锋、护军和统领、参领,前锋侍卫,诸王府长史,散骑郎,二等护卫,均得戴之。
古代官员的帽子不仅是身份和地位的体现,也是对当时社会分工和价值观的反映。官帽作为统治阶级内部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形成了一种科层官僚秩序,虽历经朝代的更迭,但象征的标志则更加细化和精确化了,直止清朝结束才被取消。帽子的起源和演变,体现了男性的社会权力和地位,以及这种朝代历史的瓦解。通过对帽子种类,颜色,样式等深入了解,我们也对古代中国的官制和文化传统有了进一步认知,并增强了对历史的理解和尊重。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