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又称拓本、拓版,是指用染料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复制到轻易、便于携带的纸张上,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也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其极富表现力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无声的历史”。
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拓片制作技艺始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开封民间有“千年拓”之称。这门传承千年的艺术不仅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生活中的快乐,还为开封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2021年1月,京古斋拓片技艺入选开封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一、拓片技艺的发展历史
中国拓片技艺分南、北两大派系,派下又分支系。其中南派追求唯美、精致,多以青铜器、古钱币为母本拓印其纹饰,精于细节。北派力求古朴自然,多用秦砖汉瓦及碑刻作母本,擅长大手笔。京古斋传统拓片技艺就是在清代以南派拓片为基础,融合北派技法形成的雏形。
京古斋传统拓片技艺首创者为康有为祖父康赞修,康有为将之传给梁启超,之后这一技艺先后为民国大家陈寅恪、范文澜、黄侃、邵瑞彭、武慕姚等所掌握,后来这一技艺辗转到了开封,其佼佼者有传承人韩香亭、郭一霖,两代传承人大力推广京古斋传统拓片技艺,长期在省、市文博单位及中华老字号京古斋开展拓片技艺教学,为技艺的传承与弘扬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在老字号内部发展了传承人沈曙光、解谦。至此,京古斋传统拓片技艺传承至今已有近两百年。
二、拓片的制作过程
为更精准的记录文字、图案,京古斋传统拓片在制作过程中极其精细,不惜工本,不计时间,一张拓片普遍要经过3次以上才能成型,10次以上的着色,方可制成。其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墨色考究,对纸张的质量要求也极为严格,一般来说,为了提高拓片的成功率和保证质量,拓片师一般会提前一天将要用的纸放入水中泡三个小时再进行拓印。
首先用毛笔蘸清水在宣纸上轻轻移动,以保证纸张的平滑度。接着用刷子沾上墨汁在宣纸上刷,之后将毛笔蘸清水在刷过墨汁的宣纸上轻轻移动,以保证纸张的平滑度,再用刷子沾上白矾均匀地刷在纸表面,最后再用白纸将毛笔蘸水刷过白矾后的纸盖住。在完成以上工序后,拓片就基本成型了。
三、拓片的保存与修复
拓片的保存与修复,与装裱的工艺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装裱时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如:上浆要均匀、平整;裱糊要严密、平整;四周不能留有边线等。而拓片的保存与修复,主要是由拓片自身决定。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会因自然因素影响而出现破损。修复前需要对破损部位进行消毒、清洗。洗完后晾干,再用特殊浆糊贴到破损处,然后上浆、贴纸、装裱等步骤进行修补工作。当然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更多的修复办法。对破损部位的处理主要包括:补纸、揭纸;将拓片用特殊浆糊粘到一块新纸上;将破损部位重新粘好,再用浆糊进行粘贴等方法。
四、价值和意义
京古斋传统拓片技艺不仅是保存和介绍石刻铭文、图像的得力工具,也是一种颇具价值的文物,对于书法、篆刻等艺术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中国文化中利用拓本的历史久远,能保存至今的古代拓本大都是文物珍品,是研究书法史珍贵的实物标本。
在传统艺术领域的传播方面,拓片技艺让汉唐、北朝的书法得以传承至今,为中华文明史贡献卓著。从历史角度看,拓片资料既可补史料之不足,又可纠正史书上的失误,具有更重要的借鉴、欣赏价值。同时,拓片其古朴自然的画面,本身也是水准极高的艺术品。
下一篇: 宋朝的 “长翅帽”的发明者究竟是谁?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