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州新闻 翰林访谈 翰林书画 翰林学院 翰林在线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

【非遗美食】石塘驴巴——安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时间:2022/12/9 15:05:07点击量:265点击听新闻


非遗美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石塘驴巴是安徽合肥著名的传统小吃,也是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石塘驴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其选料考究,色泽鲜艳,口感香脆、咸鲜适口、回味无穷;有滋补健身之功效而闻名。随着时代发展,石塘驴巴传承人在原有技艺上不断改进创新,以独特的风味和良好的口感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已成为安徽合肥地区有名的传统美食之一。


一、历史渊源

相传,楚汉之战,项羽大败于垓下(今肥东县别姬桥、虞姬之墓)(见《肥东县志》85)。姬等被汉兵追到今石塘镇,饥肠辘辘,乞食一只蹄子,掌柜怜悯,以锅中卤煮之熟驴肉配料与之,姬等果腹以为美食,罢,又遁去。未几,为追兵所杀,姬之尸首随水淌于一石桥下被阻。(石塘桥)(尸挡桥)石塘地名因此取之谐音而得之,美人虽去,而“驴巴”因美人香名,口口相传,口耳相传,成为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和地方名产。

北宋名臣包拯(公元999-1062年)古庐洲府东乡人(今肥东石塘),回乡祭祖路过柳树店(今石塘镇),品尝驴巴后顿觉其味甚佳,回京后举荐给宋仁宗。赵祯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逐推举为朝中贡品。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今合肥市肥西县石塘镇,一家酒楼的主人为讨好皇上,便把做好的驴巴献给皇上吃。皇帝边吃边赞此驴巴鲜嫩味美,但又怕人多眼杂,于是派随从用竹帘将宴席隔成了两半,一半给随侍者当菜,另一半给皇帝当饭。

由于石塘驴巴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再加上当时的社会条件限制较多。因此此菜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被传到民间。

石塘驴巴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慢慢发展起来了。

二、制作原料及配方

石塘驴巴“巴”是合肥方言中“精巴巴”的一种说法,它是用来描述瘦肉肉质特征的。谚语云“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是人们对驴肉的最高褒扬。石塘驴巴色泽深褐,切成块状,肉质纹理分明,虽不起眼,却令人回味无穷。吃石塘里的驴巴,就像喝茶一样,细细咀嚼,越嚼越香,越香越嚼,三几片入口,香气醇厚绵长,百般滋味如同在味蕾上芭蕾舞。  

石塘驴巴选料纯正,精选优质的精壮驴,经屠宰、排酸、分割、清洗,经过6至7天的低温腌制,再经烫漂、凉干、加上由多种传统名贵香料定量配制的秘方放入老汤中熫火卤制,再经文火煮制入味,即可出锅。有幸食之,顿感口感劲道,肉质鲜嫩,香气醇厚绵长,令人欲罢不能。

三、传承价值及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合肥石塘驴巴历史悠久,有“一家吃其味,十家闻其香”的美誉。其独特的口味和人文情怀使其风靡一时,经久不衰。它是一种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和独特地域文化的特色美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石塘驴巴制作过程非常严谨科学,通过对驴巴子进行反复的煮和熬,使其在色、香、味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非常符合现阶段人们对健康营养美食的需求,俨然已成为合肥区域名片性美食品牌。

 



编辑:潘洪国
来源:神州翰林院
调查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时评
  • 没有资料
  • 没有资料
  • 关于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苏州报价 神州翰林院 © 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3292号

    单位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5358号3层J1904室